在聖經中,對「作朋友」這件事非常的看重。不只有明確的教訓,且有美好的榜樣。朋友有「益友」與「損友」之分。箴言在這方面的教訓,非常明確。關於「益友」方面,重要的教訓如下:
箴十七17:朋友乃時常親愛,弟兄為患難而生。
箴二七6: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,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。
箴二七9: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,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。
箴二七10:你的朋友和父親的朋友,你都不可離棄,你遭難的日子不要上兄弟的家去,相近的鄰 舍強如遠方的兄弟。
箴二七17:鐵磨鐵磨出刃來,朋友相感也是如此。
關於「損友」,聖經中也有以下的教訓:
箴六1,2:我兒,你若為朋友作保,替外人擊掌,你就被口中的話語纏住,被嘴裡的言語捉住。
箴十八24: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,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。
林前十五33:你們不要受迷惑,濫交敗壞善行。
青年在職聖徒在社會中所結交的朋友,有益友,也有損友。可說是益損參半,良莠不齊。而且,有些今天可能是益友,但因著利害的衝突,或因著彼此的誤會,明天就變成損友了。由損友變成益友的,幾乎沒有;由益友變成損友的,卻比比皆是。怪不得箴言十八章廿四節說:『濫交朋友的、自取敗壞,但有一朋友、比弟兄更親密。』這一位「更親密」的朋友,外人可能不知是誰;對我們卻是最熟悉不過,就是親愛的主耶穌。
神喜歡與人作朋友,叫我們與祂互吐心意。在聖經中,第一個作神朋友的,應該算亞伯拉罕(雅二23)。在創世記十八章,記載亞伯拉罕熱切地款待神,用細面加上牛肉,請神用簡單的午餐。結果他的兩大問題:一是自己沒有兒子,一是羅得貪戀所多瑪,就得著應時的解決。在十八章十節上,神應許說,『到明年這時候,我必要回到你這裡;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。』十六節記載:『三人就從那裡起行,向所多瑪觀看,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,要送他們一程。』這就是真正作朋友的交情。亞伯拉罕這樣的舉動,叫三一神大受感動。十七節:『耶和華說,我所要做的事、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,』神就把祂心頭的祕密告訴了亞伯拉罕,亞伯拉罕就根據這個,發出了一個榮耀的代禱,蒙神的垂聽。當神正在傾覆所多瑪的時候,就打發使者,把羅得搶救出來(創十九29)。
從以上的描述,我們在「作朋友」方面,可以有以下幾面的學習:
一、靈裡柔細,觀察人的需要,並主動配合:
『舉目觀看,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。他一見,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,俯伏在地,說,我主,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。容我拿點水來,你們洗洗腳,在樹下歇息歇息。我再拿一點餅來,你們可以加添心力,然後往前去。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,理當如此。他們說,就照你說的行罷。』(創十八2~5。)若當時亞伯拉罕沒有抓住這機會,這甜美的故事就不會發生。羅馬書十二章十三節下說:『待客要追尋機會。』亞伯拉罕當時都已經九十九歲,尚且這樣的殷勤,那何況我們呢?
二、請人用餐,花費不多,卻滿了溫馨、滿了果效:
亞伯拉罕當天款待三一神的,並不是山珍海味,只不過是一碗牛肉麵(牛肉加上細面),卻深深摸著神的心。我們以往對「愛筵」的觀念,總是要擺出滿漢全席,否則就不成敬意。這樣的愛筵,只能一年一次。我們若這樣來關切青年在職聖徒,就是關切到天地末日,他們還是不大受感動。若是周周能為他們多豫備一個碗、一雙筷,這樣細水長流
,日久必見主的祝福。
三、送人一程,彼此敞開,心事就可娓娓道來:
真正知心的朋友,到臨別的時候,總是依依不捨。所以中國人才有「十八相送」這樣的典故。送人一程,叫人倍覺溫馨,許多心頭的話,都會在這個時候吐露。我們並不是好奇,想要知道別人心裡的祕密;乃是借著彼此的敞開,可以增進彼此的認識,並帶進真誠的代禱。
四、一聽出對方真正的需要,就要以代禱來回應、來扶持:
許多時候,我們有打聽的私慾,卻沒有代禱的興趣。結果越交通、越相調,所帶來的閒話、是非就越多。對聖徒真正的關切,必須以代禱作一切的關鍵。我們若沒有真誠的代禱,那麼所有的關切不過就是社交,滿了虛情假意。真誠的代禱,能使人的心受感,向神柔軟、心轉向神,而得神的憐恤與幫助。亞伯拉罕在這四方面,給我們立下了關切人的好榜樣,願我們能受此激勵,並彼此共勉!
人與人之間,最甜美真摯的關切,就是朋友之情。不過,聖經中所謂的朋友,既非酒肉朋友,也非天然的朋友。聖經不稱許任何天然的情感,只稱許生命的情感。神不要我們以同窗、同學、同事、同鄉、同業、同黨作為友誼的基礎。因為這些都有蜜和酵的攙雜(利二11),容易形成小圈圈,破壞基督的身體。聖經中的友情,都是出於生命的,都是出於神的,都是以同靈、同魂(腓一27)為穩固根基的。
正確的友誼和交通,應該像腓立比書二章一、二節所說:『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鼓勵,若有甚麼愛的安慰,若有甚麼靈的交通,若有甚麼慈心、憐恤,你們就要使我的喜樂滿足,就是要思念同的事,有相同的愛,魂裡聯結,思念同一件事。』
(摘編自林天德弟兄〈對在職青年基督徒愛的關切〉)